2001年新华通讯社范丽青、陈斌华奉派驻台采访,台北同乡会设餐会接风引关注
2001年新华通讯社范丽青、陈斌华奉派驻台采访,台北同乡会设餐会接风引关注
厦大校友首开驻台采访纪录两岸新华通讯社港台部副主任范丽青、记者陈斌华奉派驻台采访,2001年2月12日,台北市诏安同乡会假台北金山南路宁福楼设餐会接风。
新华记者驻台里程碑

2001年2月8日,新华社港台部副主任范丽青和记者陈斌华来到台北,接受了采访台岛的使命。这一行动是两岸新闻交流的一大进步。第二天,台北市诏安同乡会在金山南路的宁福楼举行了一场宴会,目的是欢迎他们。范丽青和陈斌华的到来,引起了台岛媒体的广泛关注。
范丽青,泉州籍福建人,曾两次赴台岛采访,结识了不少在台的福建老乡。陈斌华,来自福建诏安,这是他首次踏足台湾。两位作为大陆媒体的代表,在台岛展开采访工作,为两岸新闻交流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刻意义非凡。
年轻校友担重任
范丽青和陈斌华都是厦门大学的校友,他们当年都很年轻。他们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满腔热情投身于对台采访工作。就像厦门大学的校友孙亚夫、刘军川在国台办副主任的岗位上辛勤付出一样,许多厦大校友在全国各地对台工作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新一代年轻人承担着新时代的使命,来到了台湾。他们用专业的视角观察,以真挚的交流方式,向台湾民众展示了大陆的发展和变化。这种交流使得两岸的新闻交流更加便捷,同时也为两岸关系的加强做出了贡献。
驻台采访受瞩目
他们的一个月台岛之行受到了广泛关注。台北的福建同乡会发行的《福建杂志》第19期对此做了专题介绍,并附上了两张图片。这一行为充分展示了这次采访在台岛社会各界的重大影响力。
这次采访使许多台湾同胞对大陆媒体的气质以及新闻人的工作态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范丽青和陈斌华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台湾岛展示了大陆新闻人的形象,也增进了两岸新闻界彼此的了解。

汪毅夫著作心系两岸

1950年3月,汪毅夫先生在台南降生。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学术成就斐然。他的著作《顾盼两岸》汇集了自2019年1月起,在中评社及中评网上分阶段发表的286篇文章。书中,他有力地驳斥了“两岸关系中断”的悲观看法。

他以自己的写作经历为例,指出学术幽默和两岸故事在两岸读者中颇受欢迎,这一现象成为了连接两岸的紧密纽带。即便退休之后,他依然将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视为一生的追求。这种情感传递了两岸同根同源的亲情,以及对和平统一的深切期盼。
高琦助力文化传播
高琦,一位经验丰富的媒体人,身兼数职。他在文化传播方面成绩斐然。他参与制作了多部中宣部指导的有声书,比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另外,他还发布了《脊梁》和《等待天明》等朗诵作品,这些作品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他制作的纪录片,包括《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都对社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顾盼两岸》的有声版一经推出,他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推广贡献了力量,让更多人有机会从不同渠道感受到两岸之间的紧密联系。
阅读感悟促两岸发展
我们要将书中的思想作为指引,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我们肩负着深厚的历史使命,坚守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力求创造出能够经受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就。在这些探讨两岸交流的章节中,你有哪些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