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雪娇归国抗战,以一生写就华侨赤子报国志
1939年白雪娇归国抗战,以一生写就华侨赤子报国志
1939年5月,马来亚槟城码头人潮如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25岁的白雪娇站在即将启程的南侨机工队伍中,望向码头上父亲孤独挥别的身影,泪水模糊了视线。
二十五岁的白雪娇决意回国参与抗战,她抛弃了富足的生活,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洪流之中,这种以国家民族为重的精神实在令人深受感动。
富家娇女的转变
白雪娇来自南洋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在槟城的华人社群中备受瞩目。她原本过着优渥的生活,但目睹了祖国的苦难,内心深受触动。她决定投身于槟城的筹款活动,积极组织募捐演出和义卖。同时,她带领学生们参与抗日宣传。通过这些行动,她将爱国的思想传递给了侨民中的年轻一代,而她自己也从一位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转变为一位坚定的爱国者。
决然报名机工
南侨总会征召飞行员回国的消息公布后,白雪娇立刻报名参战,没有丝毫犹豫。她当时承受着家人的一致反对,母亲更是极力劝说她留下。然而她内心怀揣着更坚定的决心,坚信“国家危难之际,若国家不存,个人家庭又怎能保全”。她不顾亲人的挽留,坚决要加入抗战队伍。当地报纸报道了她冲开人群、投身抗日大军的难忘场面。
踏上艰难征途
白雪娇位列3200余名南侨机工之中,是那四位女机工中的一员,在滇缅公路上奔波,旅途艰辛,饮食不规律,医疗条件匮乏,这些却成了她日常生活的常态,她从未因此退缩,而是满怀爱国热情,继续前行,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她还从事战地新闻工作,撰写关于祖国抗战的报道,并将稿件寄回槟城,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以此作为工具,呼吁更多人支持抗日战争。
见证胜利时刻
抗战成功之际,在华校任教的白雪娇泪流不止。她激动地向学生们宣告了这个好消息,完成了对父亲活着看到胜利的许诺。全校的师生们齐声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那面红旗在南洋的上空迎风招展,这既是胜利的欢欣,也是她多年不懈付出的最好奖赏。
坚贞不屈信念
殖民者软硬兼施,迫使白雪娇认罪,让她断绝对新中国的支持。但她毫不妥协,直言“身为中国人,深爱故土,有何过错”,体现了她无比的忠诚和崇高的爱乡之心。即便身处困境,她也始终如一。
投身教育事业
回到国内,白雪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她曾经在广东华侨中学、广东师范学院以及广州师范学院担任教师,在讲台上不断实践自己的报国理想。她用毕生精力展现了爱国的真正意义,她的精神也鼓舞着后来者继续努力。
白女士的经历非常感人,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启示呢?欢迎在留言区表达你的感受,同时记得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