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食堂建议本火了!尊重学生意见,尽显高校温情
厦门大学食堂建议本火了!尊重学生意见,尽显高校温情
卢欣然 (山西大学)近日,厦门大学“食堂建议本”火上了热搜。4月13日,网友@神奇的海螺在微博上发帖“厦门大学食堂建议本好有意思”,配图正是妙语连珠的宝藏建议本
大学的食堂建议竟然变成了热门话题?厦门大学的食堂用风趣的回应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这种互动交流的模式确实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食堂建议本意外走红
4月13日,网友@神奇的海螺在微博上晒出了厦门大学食堂的建议本,此事很快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建议本中不仅有学生坦率的抱怨,还有食堂员工幽默的回应,这种贴近生活的交流方式让学生们感到十分惊喜。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使得这本不起眼的小建议本变成了高校服务创新的一个经典案例。
幽默回复打破沟通壁垒
高校的传统意见反馈常常只是走过场,学生提出的建议往往石沉大海。然而,厦门大学的食堂却以“加鸡腿”“安排上”等流行的网络用语回应学生,一下子就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当有学生反映“米饭太硬”时,食堂的回复是“下次我们会煮得软一些,以免你嚼不动”,这种轻松的交流氛围让同学们更乐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十年坚持收集意见
自2003年起,厦门大学的食堂便设立了意见簿,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已有21个年头。食堂工作人员每日都会仔细查看意见簿,并将其中合理的建议纳入到改进方案中。例如,当有学生提出菜价过高的问题时,食堂迅速推出了“一元菜”的专区;而当有人提议增加地方特色美食时,窗口也迅速增加了如重庆小面等特色餐食。
双向沟通提升服务质量
这个建议箱并非只是单向的,它实际上建立了一种对话模式。学生提出“想品尝螺蛳粉”的愿望,第二天窗口便贴出了“正在采购食材”的回应;当有人建议延长营业时间,三天后食堂便对供餐时间进行了调整。这种“提出即改进”的做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
创新服务赢得学生信任
学生们在建议本上频繁写下“老板很大方”、“食堂太棒了”等评价,这显示了真诚交流带来的积极变化。食堂据此增设了“神秘美食”特色窗口,并让学生通过投票来挑选新菜品。这样的互动体验让同学们从单纯的批评者转变为共同的建设者,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
高校服务管理的新启示
厦门大学的做法显示出,实现服务创新并不依赖于复杂的技术,核心在于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目前,众多高校纷纷效仿这一做法,有的创建了网络意见反馈系统,有的举办了“食堂体验日”活动。这种变化表明,将学生视为服务的主体而非管理的客体,才能构建出真正的校园共同体。
你的校园食堂里,有没有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神回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与食堂那些斗智斗勇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