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厦大人

央广网策划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系列主题报道

央广网策划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系列主题报道

编者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时多次到高校与师生交流

新时代为青年搭建了广阔的舞台,领袖的关怀与学校卓越的传统相辅相成,共同滋养着青年的成长。此刻,让我们共同挖掘那些成长历程中令人动容的细节。

总书记关怀时刻

1985年冬,张宏樑在厦门大学深造时,通过一封信件结识了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国家领导人。之后,他经常得到这位国家领导人的指导和关照。临近毕业,国家领导人同志还在他的毕业纪念册上亲笔写下了“志存高远,行循自然”的寄语,并嘱咐他到基层去为民众服务。2021年,厦门大学迎来百年校庆,张宏樑在晚会上吟诵了总书记的祝贺信。提及那段历史,他内心依然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

国家领导人一直重视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对他们的发展十分关心。他不止一次地走进国内的高校,实地考察并与师生们展开了深入的交谈。不仅如此,他还亲自给青年学生和教师们写信,为他们指点了人生的方向,明确了前进的道路,极大地激励了他们的成长。

校友的感恩振奋

厦门大学物理系1984届的毕业生李希龙,在校庆晚会上聆听了总书记的贺词,内心倍感振奋,信心倍增。他出身农村,在厦大求学的岁月里,受到了嘉庚精神和校训的熏陶,立志要为家乡和母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份感激之情,一方面源于厦大对他的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则源于他在人生道路上所获得的持续精神支持。

张宏樑等校友在回想起与总书记的交往时,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早年所获得的鼓舞与指导,如今已成为他们人生中极其宝贵的财富。这些宝贵的经历,也在持续地激励着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选调生的基层梦想

2023年,许继聪当选为广西的定向选调生,对于即将到来的基层工作,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他希冀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基层的生产实践中,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产业发展等问题。他成为了新时代青年到基层锻炼、贡献力量的一个鲜明典范。

厦大的许多年轻学子,包括许继聪在内,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基层实践。他们明白基层是块大熔炉,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结出硕果,切实为群众谋福祉。

学生记者的“破圈”奋进

厦门大学中文系2020级学生雷子歆身兼学生记者之职,她在新媒体创作领域的影响力日渐凸显。2023年8月,她以学生代表的角色出席了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主论坛,并代表年轻一代展现出了充满活力的发言。雷子歆坦言,厦门大学所推崇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一直是她勤奋学习、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雷子歆说,她打算在新媒体这片天地里持续燃烧热情,同时运用数字化和创新的策略,为厦门大学的故事注入新的生机。在这个新时代的新平台上,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正利用科技的力量,展现厦大的风貌,传递充满正能量的信息。

厦大的优良校风传承

一百年间,厦门大学始终秉承着陈嘉庚先生创办学校的初衷,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大学子勇往直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陈嘉庚为了支持教育事业,不惜将自家的楼厦变卖,这一英勇行为充分体现了嘉庚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这种精神,不仅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而且在当今时代依旧充满活力,它已经成为了推动学校向前发展、助力学生成长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建品牌助力成长

厦门大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嘉庚精神及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并且成功推行了“扬才计划”等一系列党建活动。在这些党建活动的实施中,青年学子们有机会深入到红色革命老区,亲身感受到了前辈们为国家与民族奋斗的深厚情感。郑雨薇,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的研究生,同时也是“扬才班”的班长,她提到,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参与这样的党建品牌活动,厦大学子的爱国之情变得更加突出。他们明白,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因此他们立下志向,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当代青年如何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你有什么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加入讨论。另外,记得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给更多人看看。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