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薛永慧法律与影视——光影中的正义开课12年背后故事
厦门大学薛永慧法律与影视——光影中的正义开课12年背后故事
“为什么对汤姆·鲁滨逊的判决是不公正的呢?我们不能从常识去判断,而是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课堂上,薛永慧老师将同学们缓缓带进了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世界。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在大学的教学环境中,经常能遇到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法律理论,但薛永慧老师却能让那些深奥的法律概念变得生动易懂。她究竟运用了什么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她那独具特色的法律课堂,一探究竟。
课程缘起
2014年,厦门大学的薛永慧副教授开设了一门名为《法律与影视——光影中的正义》的美育与通识教育课程,至今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课程面对的学员大多来自非法律专业,有的甚至只是为了拿到学分,对法律并无太多兴趣。薛永慧副教授并不满足于只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她希望课程能够变得生动、灵活且多样化。因此,她灵机一动,决定利用经典法律电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影入课
许多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对“无罪推定”、“程序正义”以及“善意第三人”等法律概念觉得难以理解。然而,在薛永慧老师的授课中,这些概念因电影而变得鲜活起来。以电影《控方证人》为例,薛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明白传闻证据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而只能作为背景信息来支持证词。这样一来,学生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案例融合
法律条文往往显得单调乏味,令人心生畏惧。然而,薛永慧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掌握法律知识,会在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的案例。例如,在阐述某些法律概念时,她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原本觉得法律与自己生活相距甚远的同学们,顿时感觉法律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运用法律思维去审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辩论主导
薛永慧的课堂上,她先挑选与法律有关的辩题,向学生们推荐相关电影,讲解辩论的策略,随后将课堂的领导权移交给学生。学生们自发加入,自主设定规则、挑选立场、协作分工,甚至亲自主持辩论赛。比如,在去年的课程中,学生们观看了《十二怒汉》、《十二公民》等影片后展开了辩论,这一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人文关怀
薛永慧主张法律应肩负起责任,并充满人情味,这一观点贯穿了她的课程。在分析《杀死一只知更鸟》、《纽伦堡审判》等影片时,她的课堂不仅是对法律条文的解读,还深入探讨了道德与正义,强调了人文关怀。同学们在此领悟到,法律并非孤立无援的条文,而是与社会伦理、道德等众多方面紧密相联。
教学成效
很多同学起初对法律知之甚少,甚至毫无兴趣,但在薛永慧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对法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学会用法律的视角去审视社会问题,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甚至有同学因此选择了辅修法学。大家纷纷表示,这门课程让他们对法律的印象有了很大改变,对正义和法律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遇见过像薛永慧老师这样独具匠心的优秀教师?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相关经历,同时,也请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门充满趣味性的法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