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宇:厦门大学教授,40年物理海洋学科研与执教之路
胡建宇:厦门大学教授,40年物理海洋学科研与执教之路
【人物名片】胡建宇,男,1962年8月生,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物理海洋学系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学系海洋物理学专业
科研与教育界若能遇到一位对学生无私关爱的导师,那无疑是极大的福气。胡建宇教授,他四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生动诠释了科研的坚持与教师的责任。
科研坚守四十年
胡建宇在科研领域已走过四十年征程。他步伐坚定,每一步都坚实可靠,对科研的热情始终如一。和其他科研工作者一样,他也面临过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坚信“科研之路,重在持之以恒”。四十年间,他专心致志,默默地为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他一直坚守在科研前沿,独自承受着寂寞,抵御着各种诱惑。纵然他的研究成果可能暂时不会受到广泛关注,但它们正逐渐积少成多。他对科研的坚持,就像一盏照亮科研道路的灯塔,为后来者指引了前进的道路。
助力本科生出海
在物理海洋学本科教育中,海上实习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实践活动。不过,因为成本不菲,本科生能参与出海的次数相当有限。作为2015级物理海洋学本科班的班主任,胡建宇对此深表关切。于是,他决定采取措施,合理分配课题中的出海名额,确保班上大多数本科生都有机会出海实习。
出海归来,学生们对仪器操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学会了数据分析的方法。这感觉就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海洋科研的大门,让他们能更接近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指导本科大创项目
胡建宇老师致力于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他亲自指导了班级里三分之二的学生加入重大创新项目。他定期,大约每1至2周,组织学生们分组汇报项目进度,并给予他们详尽的指导。这种持续的关怀和引导,使得学生们在项目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开展科研的步骤,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技巧。他亲身示范,告诉学生,创新研究需要严谨的思考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关心研究生发展
胡建宇对研究生的学业和科研充满热情。一位2018级的博士生提到,他交给胡老师的论文,胡老师不仅给出了详尽的意见,还细致地润色了文字。而且,胡老师通常在1到2天内就能给出反馈,或者安排与学生面谈。这种高效的指导让同学们感到非常温馨。
他不仅给予学术上的帮助,还帮助研究生规划学习路径,成效显著。在他的引领下,研究生在科研探索中避开了许多弯路,对未来的方向也更加清晰。
传递日常关怀
胡建宇对学生十分关心,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和科研,生活与思想同样放在心上。每年,他都会在午餐时间与学生交流,通常是一到三位同学,一同在食堂吃饭,借此机会了解他们的近况。面对生活适应的困难、人际关系的烦恼,或是就业和情绪的压力,他总是愿意伸出援手。
他会与学生中那些有特别需求的人进行一对一的沟通,给予他们激励和帮助。在这里,学生们能感受到犹如家人般的温暖,可以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的困扰和疑问。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胡建宇个人出资,设立了“晨练奖励基金”,旨在鼓励2015级物理海洋学系本科生在七点前起床锻炼,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他深知,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智慧,还要有健康的身体。
这种独特的激励方式,让学生们领悟到了全面发展的要义。他们的体魄因此变得更加强健,同时,他们也学会了自我约束。此外,他们对未来投身科研工作的信心也有了显著提升。
你是否曾遇见过像胡建宇教授这样令人尊敬的老师?若有,不妨点赞并讲述你的故事,同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