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爱国华侨创办,多计划入选的教育部直属高校
厦门大学:爱国华侨创办,多计划入选的教育部直属高校
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大学,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高校 ,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入选“211工程”、“985工程”
厦门大学,被称作“南方之强”,它是由华侨领袖陈嘉庚所创办的高校,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然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标记。
创办背景与历史渊源
1921 年于福建厦门,陈嘉庚先生独资创办了厦门大学,他身为东南亚著名华侨商人,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下定决心在自己家乡建立一员现代化大学,在 20 世纪之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才刚开始迈步,厦门大学的创立为华南地区的青年给予了获取高等教育的机遇。
学校在建校开始的时期,设立了师范、商学两者部门,之后渐渐一步步扩展成为文、理、法、商、教育等好多学院。陈嘉庚不但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园,而且还亲自参与规划设计这事,奠定了厦大发展的基础。
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
1937年,抗日战争得以爆发,厦门大学为躲避战火,不得不内迁到闽西山城长汀。在校长萨本栋给予的带领之下,师生们持续坚持办学,在极为艰苦的条件里将教学质量予以保持。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重要设施都被设置在简陋的民房以及临时建筑当中。
于长汀开展办学活动的那八年时间当中,厦门大学非但未曾停下持续发展的脚步,反倒于教学以及科研这两方面收获了斐然不凡的结果,在1946年回归学校之际,长汀当地的人民群众送上了“南方之强”这块匾额,此情形恰恰就是针对厦门大学在艰难困苦阶段始终坚守办学精神给予的最为崇高的赞扬。
建国后的院系调整
1952年,全国高校迎来院系调整,厦门大学的工科与农科等专业被划分至其他高校,其中航空工程系调入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并入同济大学,企业管理系划给上海财经学院,此次调整促使厦大转变成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
在向后延续的那几年间,厦大又陆陆续续将法律、教育等系科全都调出。虽说学校的规模有所减小,然而留存下来的文理学科却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强化,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学科方面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的新发展
在1978年过后,厦门大学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校逐渐地恢复了工科、法科、商科等诸多学科,进而建立起了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等,于1986年,厦门大学成长为国家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当中的一员。
自厦门经济特区得以建立之后,厦门大学凭借其地理方面的优势,充分地加以利用,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国际合作。与包括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的高校构建起交流关系,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资源引进过来。
科研实力与学术成就
由《自然》杂志于2011年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厦门大学在科研领域收获了显著成就,其科研实力在国内科研机构中位居第六位,并且该校于化学、海洋科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具备突出性优势。
有着丰硕科研成果的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在催化化学这一研究方向斩获佳绩,于纳米材料等方面也成果卓著,有显著钻研成效。在我国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海洋与环境学院,在台岛海峡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环节取得了多项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有着突出的科研成绩。
当代发展与未来展望
2017 年,厦门大学步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之列。当下,学校存有思明、翔安、漳州这三个校区,在校学生数量达四万余人上下。专任教师有 2700 余人,其中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重在 75%以上 。
厦大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和来自全球的 200 多所高校构建起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一心专注于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将来 ,厦大会持续发扬“南方之强”的优秀传统,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
各诸位的读者呀,当下环境里高等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您觉得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厦门大学究竟要怎样去维持自身的办学特色呢?欢迎于评论区域分享您个人的观点哟;要是您喜爱这一篇文章,那就请点个赞予以支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