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厦大人

厦门大学学者履历:学术与工作经历全梳理,成果斐然

厦门大学学者履历:学术与工作经历全梳理,成果斐然

李焱的简历、简介,李焱个人资料: 李焱,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方言学史、世界汉语传播史方面的研究。以贯穿古今,沟通南北

语言界有一位学者,凭借深厚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在诸多语言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他的学术贡献。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工作履历 学术论文 _厦门大学讲师_ 厦门大学中文系学术履历 科研课题

教研室任职经历

2004年至2014年,这位学者主管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研究室的各项工作,负责处理该部门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推动了学科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师团队的提升。凭借扎实的教学经验,他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为语言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这些工作,该教研室在大学里获得了良好的评价。

中心部长任职

2005年至2018年,他负责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语言研究部门的工作。他介入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的若干事务,同时对教育教材展开研究。那期间,他深入考察了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就教材语言的规范化及品质提升给出建议,推动了语言资源监测与教育教材的结合。

早期学术成果

他早期创作了许多作品,比如2001年的《山东方言特征词初探》,这篇文章为山东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02年的《从语音发展规律看“谁”的语音规范问题》,探讨了语音规范问题,为汉语语音研究提供了观点;2003年的《从差比句的比较看〈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从语法角度分析了某部文学作品的作者,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中期学术研究

2004年至2011年,他不断获得诸多成就,为闽语区教育贡献了切实办法,在官话方言阳声韵方面发表了精辟看法,还从意义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V(一)VO结构的发生,使这个研究方向更加深入。

后期学术贡献

2011年至2014年,他在古汉语方面获得了突出成果。他写的《关于关联副词“倒”的流变分析》《〈朱子语类〉里后标记比较式的研究》等论文,细致分析了古汉语副词的变迁历程和句法特征,为古汉语句法探讨贡献了许多珍贵资料和新颖观点。

课题研究工作

他承担并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2004年他主持了国家社科课题《汉语平比句的语法化探讨》,推动了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进步,2017年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东亚珍本明清汉语文献的整理与考辨》,这些科研项目提升了他作为学者的社会评价。

这位学者的研究涉及了现代汉语、地域方言以及古典汉语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你对他哪方面的探索最感兴趣?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