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至 2004 年个人学习工作经历及天体物理科研教学情况
1996 年至 2004 年个人学习工作经历及天体物理科研教学情况
顾为民,男,出生于1975年10月。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完成大学本科学习,取得天体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博士,厦门大学教授。
名校深造求真知
1996年9月,我带着对天体物理的深厚兴趣和不懈追求,步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园。在天文与应用物理系,我开始了为期五年的硕博连读生涯。校园里那浓厚的学术气息让我很快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日复一日,我沉浸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贪婪地吸收着各种知识。到了2001年7月,我顺利地获得了天体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这五年间,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持续挖掘未知领域,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海外研究拓视野
博士学业完成之后,2001年9月,我前往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天体物理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法国,我体验到了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科研理念和手段,这使我得以接触并了解国际前沿的科研思维。在那不长的时光里,我主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努力掌握了先进的科研技术。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交流问题,这让我思维更加宽广,这样的经历对我在科研道路上的成长影响极大,它让我的科研视野不再仅限于国内。
校内研究再沉淀
2002年10月,我踏入厦门大学物理系,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这里的学术氛围同样浓郁,拥有杰出导师和高效的科研团队。在这一阶段,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科研与工作中。尽管博士后工作压力巨大,但凭借自己的努力,我在2003年12月荣获副研究员职称。这不仅是对我科研能力的肯定,也极大地鼓舞了我继续在科研领域不断前进。
任教讲台育新人
自 2004 年 7 月开始,我在厦门大学物理系担任教职,并被授予副教授的头衔。教学工作占据了我生活的核心位置,我负责为本科生讲解《数学物理方法》和《特殊函数》两门课程,并为研究生授课《高能天体物理》。在备课、授课和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力求将知识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同时,我也从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中获得了启发,实现了教学相长。
科研探索结硕果
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探讨天体物理领域与黑洞吸积相关的课题。近些年,专注于对黑洞吸积盘的动力学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科研过程并非一路畅通,面对困难时,我们不断思考、尝试新的解决方法。然而,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会获得回报,在这些研究领域里,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目睹一个个难题被攻克,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学术发表展成果
这些年来,科研成果主要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给公众。共计发表了20篇学术论文,其中16篇被SCI收录,另外2篇被ISTP收录。每篇论文的问世都凝结了作者的大量心血,从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每个步骤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这些论文不仅是对科研成果的记录,同时也为科研领域增添了宝贵的贡献。
若你也怀揣科研梦想,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你认为最大的难题会是哪些?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