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生的刘强:教育学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的科研成果
1992年生的刘强:教育学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的科研成果
刘强 个人简介刘强,男,1992年生,教育学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副教授职称。2021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教育质量报告参与
刘强积极参与教育部委托的项目,即“奋进之笔:中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报告”,他还参与编写了《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报告(2013 - 2018年)》。该项目十分关键,它为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质量评估提供了数据,还提供了分析基础,有助于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对未来高等教育政策的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时代质量治理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刘强发表了相关论著探讨质量治理,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期望不断提升,在《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缘起、困境与出路》一书中,刘强指出了当前质量治理存在的困境,比如监管与自主的平衡难题等,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明确了方向。
教学质量评价重构
刘强在《超越管理主义的平庸: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审视及其重构》中指出,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有管理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体现为太看重形式,还看重量化指标,他主张重新构建评价体系,这个体系要综合考量教学过程、学生反馈等多方面因素,目的是让评价能更真实地展现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
通识教育有效建构
刘强认为,高校通识教育中,价值理念与实践逻辑的构建相当重要。他在《中国高校通识教育价值理念与实践逻辑的有效建构》一文中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等,还要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实践环节,把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真正从通识教育里得到好处 。
学科评估冲突调适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科评估产生了价值冲突。刘强在《“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校学科评估的价值冲突及其调适》这篇文章里指出,评估过程中存在重视科研却轻视教学等情况。他给出建议,要借助优化评价指标来调适冲突,还要通过调整资源分配来调适冲突,进而推动学科达成全面发展。
产学合作育人体系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有独特的育人体系,刘强等人撰写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合作育人体系的构建——基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他们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详细说明了如何构建产学合作育人体系,强调要把实践教学和产业需求结合起来,借此培养出契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你觉得刘强所做的这些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同时也别忘记点赞以及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