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奖励制度详解(2021年修订版)
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奖励制度详解(2021年修订版)
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2021年修订)厦大教〔2021〕85号第一条 为了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下面给大家讲讲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
创新学分定义
全日制本科生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在学校认定的竞赛、科研、发明创造、论文发表、自主创业等方面有了成果。经过申请和认定,能拿到相应创新学分。这对学生走出课堂有很大鼓励作用,让学生在更广阔领域展示能力才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制度支持。
这种学分认定方式涵盖多方面成果。它为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开通获取学分的途径。它激发了学生们在各领域的探索热情。它符合现代教育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需求。
学分纳入方案
创新学分被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它还被计入教学计划总学分。这种做法体现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把创新教育提升到与传统课程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该办法将创新学分设为必修要求。每名本科生都要修满2个创新学分。这样能保证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及竞争力有好处。
认定数量上限
本办法规定创新学分个数存在上限。学院进行认定时,需依据项目影响力评定。也要依据项目完成度评定。还得依据学生贡献度评定。要将这些综合起来进行评定。如此能使学分认定更公平。也会让学分认定更合理。可避免只看重成果数量,却忽略质量与实际贡献的状况。
同样是参与竞赛。有些项目影响力大。学生付出也多。有些项目可能相对轻松。学院评定时会综合考量这些因素。要使学分切实体现学生的创新付出。也要使学分切实体现成果价值。这能够激励学生参与更具深度的创新项目。这还能够激励学生参与更具挑战性的创新项目
竞赛项目学分
学生若参加学校组织的省市级及以上学业竞赛。只要成功参赛。便可拿到1个创新学分。但此学分累计最多仅能得1次。这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高层次竞赛。也能促使他们在竞赛中提升自身表现与水平。
比如参加省市级学科知识竞赛。比如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只要学生勇敢迈出参赛步伐。就能获一定学分奖励。这提高了学生参赛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推动学生在竞赛中不断成长进步。
科研项目学分
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该项目分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或者参与校长基金本科生项目等。完成项目计划内容且通过结题验收后,不同级别项目的负责人和组员会得到不同数量创新学分。像国家级项目负责人可得4个创新学分,组员得3个。学院层面组织了其他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这些项目在教务处备过案。对于这些项目的负责人,可获得2个创新学分。
这确定了不同等级科研项目的学分标准。它可激励学生参与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还能培育他们的科研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许多学生为了得到更多学分。会积极组队去申请高级别科研项目。在科研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专利成果学分
学生获得专利后,会依据专利证书或授权通知书获取相应创新学分。比如成为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可获5个学分。这是对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高度肯定,也是给予的实质性奖励。
当下是创新的时代。拥有专利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会给予较高的学分奖励。用这种方式鼓励学生搞发明创造。这对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有帮助。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创新成果的学生。可以为未来社会发展储备创新人才。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用如何。若你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请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