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名单揭晓 厦大3教授2校友上榜
9月15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名单揭晓 厦大3教授2校友上榜
9月15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3位厦大教授。
9月15日,公布了第四届“科学探索奖”的获奖者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共有50位青年科学家荣获该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大学的3位教授和2位校友也名列其中。这一喜讯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奖项背景
2018年,我们成立了“科学探索奖”。这个奖项是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等14位著名科学家以及腾讯基金会创始人马化腾共同提议设立的。该奖项主要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旨在资助45岁以下的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该奖项的获奖人数不会超过50人。至今为止,众多青年科研人员凭借这项奖励的支持,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更多创新和突破。
厦大教授入选情况
厦大三位教授荣获了奖项。周大旺教授来自生命科学学院,李剑锋教授则来自化学化工学院和能源学院,还有来自化学化工学院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侯旭教授,他们也获得了这一荣誉。这些教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付出了辛勤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为厦大增添了光彩,也为我国的科研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周大旺教授成果
周大旺教授专注于研究Hippo信号通路与肝脏大小及肿瘤生成之间的联系。他荣获了教育部颁发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还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荣誉。他的研究论文在《Cell》等知名期刊上发表,其中4篇论文登上期刊封面,并得到特别关注,这些成果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肿瘤等疾病的发病原理,为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李剑锋教授贡献
李剑锋教授专注于电化学拉曼光谱的研究。他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壳层隔离纳米结构来增强光谱效果,并解决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中的难题。在分子层面,他深入研究了能源催化反应界面,为揭示反应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发表了18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在SCI数据库中引用次数超过了12000。他赢得了不少荣誉,他的研究对能源催化领域的发展贡献显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效应。
侯旭教授成就
侯旭教授专注于仿生液基材料系统的研究。他荣获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且拿下了全国创新争先奖。他负责了多项科研项目,完成了两本著作,并且拥有超过20项专利。他的研究成就在多本学术期刊上得以发表,其中“液体门控技术”更是被评为全球十大新兴技术之一。他加入了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这一举动显著增强了其科研成果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厦大校友风采
厦门大学除了三位教授,还有两位校友也获得了这份荣誉。陈婷,这位1997年生物系的毕业生,现在在北京的生命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黄汝锦,1998年化学系的校友,目前在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担任要职。尽管他们已经离开了校园,但他们在母校打下的科研基础让他们在新岗位上大放异彩,持续为科研事业作出贡献。
亲爱的读者,你觉得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最令人敬佩的科研态度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而且,别忘了给我们点个赞,并将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