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关于惩罚不生育者的言论引发争议,养老保险制度再受质疑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关于惩罚不生育者的言论引发争议,养老保险制度再受质疑
最近,厦门大学的赵燕菁教授发表了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竟然建议对那些不愿意生育的人进行惩罚,并减少他们的养老保险。赵燕菁原本是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但他的言论涉及范围如此广泛,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已经超出了自己的专业领域。赵燕菁教授在与网友交流时提到,养老金体系需要有人工作,这与家庭制度相似,都是一代人抚养下一代。
教授惊人言论
最近,厦门大学的赵燕菁教授发表了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竟然建议对那些不愿意生育的人进行惩罚,并减少他们的养老保险。这番话让人震惊,因为我们国家的法律并没有规定每个人都必须结婚生子。那些选择不结婚、不生育,并且按规定缴纳社保的人,本应享有正常的养老福利,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赵燕菁原本是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但他的言论涉及范围如此广泛,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已经超出了自己的专业领域。
教授观点阐释

赵燕菁教授在与网友交流时提到,养老金体系需要有人工作,这与家庭制度相似,都是一代人抚养下一代。他主张生育与住房、养老保障应相联系,提议减少不生育者的资本收益,并建议对生育者给予奖励。然而,对于这笔奖励资金的来源,他并未提供合理的解释。
网友怒声谴责

教授的发言引起了公愤,许多人觉得他对女性不够尊重,将女性仅仅视为生育的工具。大家普遍认为,拼命工作只是为了养老,将生育与养老联系起来实在是没有道理。更有网友直接对他进行讽刺,调侃他退休后不必领取高额退休金,几千元足够了,讽刺意味十足。
对退休建议质疑
赵教授提出了一个不寻常的看法,主张“早点工作,晚点退休”。他以农民工和博士生为例,指出农民工16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而博士生在三四十岁开始工作,却要一直工作到80岁。他似乎没有从普通人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对于一线劳动者长期辛勤劳作,晚退休对身体是否吃得消,他似乎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养老金制度思考

网友认为,缴纳社保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国家收取费用后理应负责养老,不能简单地将责任转嫁给未来的不确定一代。人们忧虑的是,如今照顾了长辈,将来却可能无人赡养自己。我国养老金体系是否真的像某些教授所言,必须依赖生育率来维持稳定,这一点确实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提升生育建议
网友们提出,要应对人口急剧减少和生育能力下降的问题,可以考虑给生育家庭提供经济补贴。然而,这笔补贴的资金来源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授虽然提到了奖励措施,但并未说明资金从何而来,这样的建议就像是空中楼阁一般。如何在确保现有养老体系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途径提高生育意愿,这是一个需要紧急思考的问题。
大家对赵燕菁教授在生育和养老方面的看法如何?对他的观点认同吗?不妨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