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厦大人

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厦门大学戴民汉教授当选

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厦门大学戴民汉教授当选

201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在上午公布了院士增选名单。名单上新增了61位中科院院士,以及16位外籍院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的戴民汉教授也光荣入选。这一喜讯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我校的海洋与地球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戴民汉教授,荣幸地被列入增选名单,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院士增选影响深远,当选者均为科研尖兵。他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此次当选充分彰显了他的科研能力。1965年4月25日,戴民汉在杭州萧山出生。

201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在上午公布了院士增选名单。名单上新增了61位中科院院士,以及16位外籍院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的戴民汉教授也光荣入选。这一喜讯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院士当选喜讯

2017年11月28日一早,中科院发布了院士增选的名单。消息一出,科学界立刻反响热烈。我校的海洋与地球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戴民汉教授,荣幸地被列入增选名单,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校园里喜讯传开,欢声笑语不断,师生们纷纷向戴教授道喜。

院士增选影响深远,当选者均为科研尖兵。戴民汉教授脱颖而出,此乃对他个人成就的高度肯定,亦对我校科研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他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此次当选充分彰显了他的科研能力。

个人成长背景

1965年4月25日,戴民汉在杭州萧山出生。1983年,他在杭州高级中学圆满完成了高中学习。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科研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杭州高级中学因教学质量优异而闻名,孕育了众多优秀人才。在这所学校,戴民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塑造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1987年,他在厦门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到了1995年,他在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接着,他赴美,在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进行了博士后研究。这些经历让他得以接触前沿科研知识与技术,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

科研领域贡献

戴民汉专注于探究海洋生物的来源因素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表现,尤其在海洋碳循环领域有着独到的认识。他对我国沿海及主要河口区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明了二氧化碳的产生和聚集方式、关键的控制点及其运作原理。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提出的结合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的诊断技术至关重要。此技术能准确锁定边缘海域二氧化碳的来源与去向。它构建了以海洋为核心的边缘海碳循环理论体系,从而促进了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发展。

国际学术影响

戴民汉在学术圈颇负盛名,他曾担任多个国际组织的重要职务。作为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146工作组的共同主席,他积极参与国际科研交流,促进了海洋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他在多个国际盛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和专题报告,向世界同行展示了我国在海洋科学方面的成就。这些展示使得国际学者对我国海洋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提高了我国在海洋科研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他的领导能力,也赢得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海洋科研人员的普遍敬重。

教育培养贡献

戴民汉长期投身于海洋科学及公众教育的领域。他指导了30名硕士研究生,又辅导了19名博士研究生,目前还在协助19名研究生。他为海洋科学领域汇聚了众多人才。他所培养的学生在科研与教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一直担任海洋学科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他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努力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他与国内外专家共同努力,促成了“中国海洋科学卓越教育伙伴计划”的建立。该计划致力于推广海洋知识,提高公众对海洋的了解。

未来科研展望

戴民汉教授荣膺院士称号,这一成就将使他在科研上拥有更多资源和支持。他有望投身于海洋碳循环的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科学支持。而且,他还将指导团队探索新的科研领域,促进海洋科研的进步。

他将致力于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更多的杰出海洋科研人员。他所累积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辉煌成果将得到传承,这将吸引更多人加入海洋科研领域,为我国的海洋事业添砖加瓦。

更多内容